第一次上李勝隆老師超級執行力的課程
老師看起來雖然一絲不苟,蠻嚴肅的樣子
但課程內容卻是令人捧腹大笑、相當的幽默風趣
透過課程中輕鬆卻又不失學習性的演講,吸收老師在執行力這方面的精隨
老師在課程中不是透過直接給答案的方式,而是讓我們自己思考何謂執行力?
自己又欠缺什麼導致執行力不足?該如何調整自己才能成為一個有執行力的人...
第一步:了解自己的三個問題,我是誰?我要去哪裡?我要如何到達?
問問自己,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
老師以自身為例,在念台大法律系的時候,就已經確定自己沒有很喜歡從事律師的工作
但要做什麼?老師喜歡教育、喜歡從事與人相關的工作,發現自己並沒有很擅長太理性的工作
因此畢業之後毅然決然離開法律相關的領域,走向企管、教育單位進行深耕
那很多人會問:老師怎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?知道自己適合什麼?
這問題我之前也曾疑惑過,也曾經困擾了我很久
最後我得到一個答案:體會。
就像土耳其菜好不好吃?我們沒吃過,不知道...
那要怎麼知道土耳其菜好不好吃?吃過一次不就知道了!!
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想:這個工作適合我嗎?進入這個領域對我而言好不好呢?
想了很多,考慮了很多,最後卻依舊沒有行動,只停留在想的階段
我曾經也很疑惑自己適不適合從事與人相關的工作
高中的我屬於比較不擅長與人互動、比較木訥的類型
但透過擔任志工、參加行銷專長團...我發現自己原來有與人互動的天賦
而且過程中不會覺得枯燥或煩悶,發現自己具有業務類型的特質
如果當初我沒有跳出研發圈嘗試、學習,我想我不會知道自己原來還有其他可能。
第二步:發現自己執行力不足的原因?缺乏熱情!
對我而言,我執行力低落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缺少熱情
當我對一件事情充滿熱情時,醒來都很開心又可以做這件事情
反之,就會覺得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幹勁,什麼都不想做,進度嚴重落後
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給了我兩個方向
1.學會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
2.聰明的放棄
學會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,是一種成熟
林聖修老師也曾提到,當年老師畢業後也不是一開始就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
也是為了生活、為了五斗米折腰過一段時間,才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
因此耐著性子做好自己不喜歡的事情,也是一種磨練與培養
如果,真的耐不住性子
李勝隆老師強調:聰明的放棄...
但在放棄之前,先問問自己是逃避還是真的下定決心不適合做這件事情
釐清楚了就要馬上做決定,最忌諱的是猶豫不前,卡在那邊,這是最忌諱的事情。
成大事的九種手段
1.敢於決斷 -克服猶豫不定的習性
2.挑戰弱點 -徹底改變自己的缺陷
3.突破困境 -從失敗中累積成功的資本
4.抓住機遇 -善於選擇、善於創造
5.發揮強項 -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
6.調整心態 -切忌讓情緒傷害自己
7.立即行動 -只說不做,徒勞無益
8.善於交往 -巧妙利用人力資源
9.重新規劃 -站到更高的起點上
最後李勝隆老師以這九點勉勵大家,要成為一個有執行力的人
除了了解自己的程度必須提升外,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速度
就像楊老師曾說過:
不要怕犯錯,犯錯後調整的速度夠快,就是一種學習與收穫。
我們都會犯錯,但犯錯後能不能馬上修正自己的錯誤
從錯誤中學習、成長,也是在我們蛻變時非常重要的一個歷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