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有9位志工夥伴參加第五屆南區講師培訓團第一階段的面試
一如之前分成兩個階段:
第一階段為6分鐘的模擬主持,第二階段為履歷表的審核面試
整理普遍面試同學們需要調整的地方,期待順利晉級的同學們在第二階段能有所進步
一、站點定位不佳
或許是因為緊張或是還不熟悉舞台,大部分得面試同學們站的點都稍微偏後或太側邊
學習的標竿是益忠、景丞,兩位的站點相當不錯,與面試官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
不會太遠,也不會太近有壓迫感。
二、講師介紹不足
這個部分不只這次面試的夥伴,甚至許多志工主持人,依舊會有這樣的情況
以6分鐘的主持,我個人是分成1、3、2的比重來架構
1:自我介紹、開場
3:課程介紹與引導
2:講師介紹
普遍同學都只花1分鐘甚至更短30秒介紹講師
郡篁助教說過:主持人是講師的綠葉,要襯托講師而不是自己一直講!
因此在主持的過程中注意架構,避免喧賓奪主,乞丐趕廟公的情況發生。
三、案例缺乏共鳴
舉例,能將不太清楚、或是不容易表達的東西或事情用簡單的方式來說明
但如果舉的例子卻是聽眾聽都沒有聽過,或是缺乏共鳴性的
那舉例只會愈描愈黑,愈舉例愈模糊~
因此在舉例的過程中我們會使用常見性的事物或是搭配時勢性
最佳的舉例方式就是說故事,透過故事可以更清楚的表察我們想講的內容
四、內容架構須加強
在內容、架構方面,缺乏論點與自己的想法或是關鍵的記憶點
講坦白的,我現在已經忘記昨天誰到底講了什麼內容,一句話都想不起來...
這部分要提升並不容易,必須透過大量的累積才能進步
在每次上台前寫稿,提升鋪陳的能力、藉由寫文章提升使用文字的能力
記錄下名言佳句或是一段發人省思的故事、掌握起承轉合與來龍去脈的能力
東明老師說:沒有奇蹟,只有累積。是印證提升內容架構最佳的寫照~
想要一夜就會,不可能。
五、先練說講的能力,再使用輔助工具
輔助工具包含影片、ppt、帶活動、播放影片...等
我認為在還沒掌握說、講能力之前,除非必要,否則真的不要使用這些輔助工具
因為我會認為這是在逃避...
先把基本功練好,培養說講的能力之後,再來進而求新求變化
不太建議在講培初期就使用這些輔助工具
只會剝奪我們練習說話的時間與機會。
以上分享給9位面試的南區講師培訓團的夥伴們
不管有沒有錄取,提升口語表達、累積台上經驗還是很重要
成為講培固然有比較多的機會可以練習與培養
但如果真的想提升,永遠永遠都不要放棄"舉手"。
如果有幸成為講培,也要記得:
講培不只是培養口語表達的能力,更是培養我們的正面能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