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風概念海報繁體版.jpg

 在『破風』電影中,有三個位置,破風手、衝線手、阻截手

破風手,扛下迎面而來的強風,為衝線手阻擋在前,減輕負擔

衝線手,最佳時機點攻擊,取得最終的勝利

阻截手,牽制對手破風手,並壓制整個大集團的節奏

不論什麼位置,缺一不可,唯有相輔相成,才是致勝關鍵

 

片中不少描述破風手的橋段,的確...

破風手的功勞功不可沒,付出最多,承擔最多

但在最後時刻,卻得讓出位置給衝線手贏得勝利

看著別人在頒獎台上,接受喝采與掌聲

 

如果沒有為了團隊而犧牲自我的準備,為了團隊而奉獻自我的心態

就無法成為一名出色的破風手,也許有人覺得衝破風手很委屈

但這也是破風手的價值所在!每個人如果都嚮往接受掌聲

那有誰來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?

 

團隊中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當破風手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當衝線手

找到自我定位是我在片中學到最主要的精神!

除此之外,影片中後來都沒有提到阻截手的重要性

但我其實很喜歡阻截手這樣的位置,如果沒有阻截手壓制後面

 

領先集團不但失去優勢,更有可能讓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

使其他隊伍漁翁得利,佔了便宜

阻截手也是一個奉獻自我,將自己的勝利擺在團隊之後的位置

如果說破風手格言是:風在前,無懼。

那阻截手的格言就是:人在後,有我!

 

 崔始源.jpg    

鄭知元-天生貴族,與生俱來的王者氣息

 

或者說是經歷過無數磨練,千錘百鍊後才擁有的穩重與成熟

在電影中,猶如仇銘、邱田最可靠的兄長

最關鍵的時刻,絕不退縮,全力以赴,懂得與團隊溝通,善用團隊

並隨時提醒、叮嚀仇銘,哪些心態該做修正、哪些是失敗的關鍵點

 

卻也是他們最強勁的對手

不惜賭上自己成就,也要與仇銘來一場真正的勝負

我很喜歡這樣的角色,在團隊最需要的時候,是強大無比的後盾

但在夥伴逐漸成長,努力突破自我時,又是最大的障礙

 

對我而言,在鄭知元身上學到的是三件事情...

1.對自己有多少能力能清楚掌握,並有一定的自信,就會有品味。

2.明確知道自己的定位,堅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。

3.如何在關鍵時刻才將自己的實力展現出來,深藏不露。

這三點是我覺得正是鄭知元在劇中能立於不敗之地的原因~

 

但要達到這樣的境界,想必也是經過一番的波折與努力

才能在不停的失敗中成長與淬鍊

期待有破風前傳,描述鄭知元從破風手走到衝線手的心路歷程。

 

彭于晏.jpg

仇銘-勇者無懼,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

 

仇銘的個人特質一直讓我聯想到日本歷史上的戰國武將-織田信長

做事情快刀斬亂麻,果斷,勇敢,卻也是那麼的狂妄、自傲

但也正因這樣的自信,對事情的不退縮,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

在黑夜中,很難讓人不去注意這顆閃亮的星星

 

歷史中,織田信長在一統天下之際,遭遇明智光秀的背叛

而死於本能寺,最終沒能完成統一大業

電影中,仇銘也有相同的經歷,在獲得最終的冠軍前,遭隊友背叛

自此灰心喪志好一段時間,最終卻能走出來,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

 

對於仇銘,彷彿看到國中的自己,狂妄、自以為憑著一股霸氣

認為事情只要自己能做到,不用擁有團隊、夥伴也無所謂

總認為自己能解決所有問題,即便與世界為敵也無所畏懼

某些部份,是可以學習的,但也有許多需要修正與調整的地方

 

分析仇銘,讓我體會到三件事情:

1.面對事情,有時候想再多,不如無所畏懼的勇敢執行。

2.團隊比個人更重要,太過於在意個人,團隊是失敗的。

3.不要被情緒給左右,那會使你被惡魔給控制住心靈。

很開心最後看到仇銘為了團隊,而放棄與鄭知元一較長短的胸襟

當有能力成為別人助力時,才是真正的成長。

 

竇驍.jpg  

邱田-完美破風,不停追趕的挑戰者

 

以破風手來說,邱田的冷靜分析,且耐力特強的優勢

絕對能讓邱田成為一名相當出色的破風手

但正因為每個人的內心總有對於名次的渴望、對勝利的執著

誰不希望自己是站在舞台上接受喝采與掌聲的人

 

正因為這樣的想法,讓邱田開始迷惘,失去對自己的定位

在電影後半段,轉而當衝線手,卻始終無法有亮眼的表現

團隊逐漸對他失去信任,於是選擇開始使用特殊的方式

讓自己能獲得名次,但這樣真的好嗎?是維持勝利的方式嗎?

 

當然最後的結果我們也從電影中看到了

也看到當一個人失去了信念,失去了自我定位,失去了人生的方向

會有哪些反應...逃避、自我否定、認為自己沒有價值

這一低潮就是半年,但在這些低潮期過後,也才能築夢而踏實

 

在邱田的際遇中我們可以學到以下三點,以自我學習與警惕:

1.逃避問題,不如面對問題,花時間按部就班的解決問題。

2.人都會迷惘,很正常!但在迷惘後,找到自己的定位,活出真我。

3.感謝過去的自己,成就現在的你。

也許我們都有過迷惘,或是正在迷惘,不知道自己的定位

但嘗試過後,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,能不能做!千萬不要只是用想的!

 

隨手小筆:

在電影中,鄭知元、仇銘、邱田,都有自己的盲點,以及需要克服的地方

三個人,就像不同時期的自己,從前的自傲,曾經的迷惘,過往的徬徨

都需要不停的修正與調整自己,唯有經歷過挫折與磨難

才有機會讓自己更加成熟與穩重,達到曖曖內含光的境界。

無 道 人 之 短 , 無 說 己 之 長 。 
施 人 慎 勿 念 , 受 施 慎 勿 忘 。 
世 譽 不 足 慕 , 惟 仁 為 紀 綱 。 
隱 心 而 後 動 , 謗 議 庸 何 傷 ? 
無 使 名 過 實 , 守 愚 聖 所 臧 。 
在 涅 貴 不 緇 , 曖 曖 內 含 光 。 
柔 弱 生 之 徒 , 老 氏 誡 剛 強 。 
行 行 鄙 夫 介 , 悠 悠 故 難 量 。 
慎 言 節 飲 食 , 知 足 勝 不 祥 。 
行 之 苟 有 恆 , 久 久 自 芬 芳 。

 

不論自己現在在什麼樣的位置,或者年紀為何

找到自己的定位,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

了解自己,探究自己的本質,才是我們該做的事情

就像自己也懷疑過自己適不適合從事研發工作

 

但想沒有用,實際去做,去執行,去嘗試

也才能真正的了解,經歷過了、體驗過了,也才會有所成長。

 

圖片來源:電影宣傳崔始源彭于晏竇驍 

arrow
arrow

    End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